狗狗肠套叠是怎么引起的?
肠套叠是指一段小肠被另一段套住了,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 小儿肠套叠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回肠套入结肠;另一种是小肠自身套入小肠.其中90%以上是回肠嵌顿于右侧结肠(即右旋套叠) 肠套叠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小婴儿肠道功能不成熟有关;也可能与细菌、病毒等因素有关。
1.1 肠蠕动功能紊乱 多见于首次发病者。由于小婴儿消化能力差,喂养不当或哺乳过量致小儿消化不良;因气候骤然变化使小儿受凉后引起肠蠕动增强;或因哭闹及惊吓等使肠道痉挛而诱发本病。因此,对于婴幼儿应细心照顾,合理喂养,及时增减衣物以防受凉;当小儿发生消化不良时可适当服些助消化药,如复方胃蛋白酶散、胰酶片等,并适当减少喂奶量,待其消化功能恢复后再逐渐增加奶量。
1.2 病原体感染 细菌性肠炎在病程第3~4天肠蠕动最活跃,此时容易发生肠套叠(特别是急性腹泻患婴更易发生) ,尤其是反复发作性肠炎患者更应密切注意。病毒感染一般无明显的肠蠕动亢进期(除轮状病毒性肠炎外)。
1.3 寄生虫感染 是婴儿期肠痉挛较常见的病因,多见于蛲虫病。有蛲虫者应注意睡前给孩子驱虫,并用温水洗净肛门周围皮肤以断绝虫卵寄居处。
1.4 免疫反应性疾病 有学者认为肠套叠可能与机体对食物抗原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肠蠕动增强有关。某些过敏体质患儿,一吃到牛奶、鸡蛋或其他过敏性食品即可出现腹痛症状并引起肠蠕动增强发作。
根据临床表现和腹部X线检查可确诊: 1.腹部听诊可闻及肠鸣音增快,但气过水声不明显。
2.直肠指检:右半套叠者指套无血染,左半套叠者可发现肛门口有暗红色血液。
3.腹部透视及平片可见“同心圆”改变或“串珠征”。
治疗方法:
2.1 非手术疗法 对于年龄小于2岁,全身状况好,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轻症患儿可行非手术治疗。
2.1.1 灌肠法 采用温水或甘油溶液灌肠。
2.1.2 空气灌肠法 如果患儿能耐受灌肠,且病情较轻者,可选择此法治疗。具体方法见本文“空气灌肠复位术”一节内容。
2.2 手术疗法 目前多数临床医师主张对以下情况采用手术治疗:
2.2.1 年龄在2岁以上,体重5公斤以上,全身状况较差或有脱水的重症患儿。
2.2.2 经非手术治疗失败者。
2.2.3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者。
2.2.4 怀疑为肿瘤等疾病所致肠梗阻者。